· 鄢陵只乐乡

当地民间传说,古代清流河北岸居住着一户姓孙的人家,务农为生,世代为善,生二子,长子名守仁,次子名守义。

兄弟二人由于父母下世早,相依为命,情同手足,兄长守仁娶妻卢氏。此女性情刚烈,心地不善,过门不久便产生了独霸家业之野心。

清流河南住着一户张姓人家,靠养蚕吐丝织绫罗为生,张姓有一女,名唤织女,长得美若天仙。当时,民间都传说织女是上天王母娘娘的七仙女。

孙守仁的妻子卢氏处处事事虐待弟弟守义,有一年夏天,她把守义赶出了家门,偌大的家业只分给守义一头瘦骨嶙峋的老牛和一辆破车。

守义赶着牛车往南正行至清流河岸边的时候,老牛突然说话了:“牛郎,前边清流河里张家的织女正在洗澡,你快去把织女的衣服抱过来。”

牛郎守义听到老牛说话,心中非常惊奇,他就照老牛的话把织女的衣服抱了过来,最后织女羞涩地找衣服时,老牛从中说合,织女同意嫁给了牛郎。

两人成婚后,就住在清流河南岸的织女家,牛郎和老牛一起耕种收获,织女在家纺织绫罗。

后来,人们把牛郎织女居住的地方,叫“织罗”,时间长了演变成今天的“只乐”。

只乐镇有两个同名的村,分别为东只乐和西只乐,均坐落在玉带河的南岸。

当地文献记载,古代的时候,这里为古刹大会的一条大街,居民多以织罗底为业,人称织罗店,后演绎为只乐。

长葛有个“董永镇”

相传董永就居住、埋葬在这里

长葛市董村镇董村西南有一座董永墓,董村名称的由来,和董永有关,董村过去的名字就叫做“董永镇”,这里的人们口口相传,汉代时的孝子董永过去就在这里居住,而且死后还埋在了这里。

董村镇关于董永生活在此的传说流传了很多年。民国19年(1930年)修撰的《长葛县志》记载:

“董永墓,在县东十五里董村镇西南百步,地极洼下,每潦水汇潴不及墓巅,相传为孝子之报,亦有碑碣。民国元年,县长漆树人为之立碑。按永千乘人,或流寓于此。”

董村的村东面原来有一座千年古寺,名叫“槐荫寺”,寺内生长有遮天蔽日的古槐一株,谁也说不清这株古槐有多少个年头了,只知道多少代人都称它“汉槐”。

传说七仙女可怜董永家境贫穷,感叹董永孝敬父母朴实善良,便来到人间想嫁给董永。

他们两人在这棵古老的槐树前商定,把古树当做媒人,如果古槐树会发声说话,就表示两人的结合全是天意难违。

七仙女施以仙术,使千年古槐开口说话。两人便在此拜过天地,夫妻双双把家还。

董村村南的董永墓现在已不存,只有清光绪年石碑一通。据长葛市文物部门考证,董永墓、槐阴寺等在历史上确实存在,当地也曾出土过一块关于董永故事的石碑。

在禹州

董卓是七仙女的儿子

禹州市有一个传说,说东汉末年的大奸贼董卓是七仙女和董永生的儿子。

· 董卓

鸠山镇大山深处,隐藏着一个古老的村子,名叫“天垌”。这里背靠大山,村口古橿树下是一片平坦的空地,安置着一套石磙磨盘。

磨盘后石堆之上生长着一棵几人合抱的大橿树,苍劲,古老,树干黝黑、坚硬,树冠枝繁叶茂。

这棵树的树干分裂为两半,树根深扎进几块巨石的缝隙,树根和巨石下面,天然形成一个直径约两米的椭圆形蓄水池,清凌凌的山泉水透过老树根和石缝,静静流淌进这个池子里,非常好看。

传说很久以前的夜晚,繁星闪烁。玉皇大帝的第七个女儿喜欢驾着祥云,到橿树下的水池里洗澡。

村里有个青年叫董永,爹妈死得早,年近二十还没有娶到老婆。老橿树对董永说:“晚上有个女子来洗澡,她是你的妻子,你遇见了就不要放她走。”

夜半,等到村子的人都睡着了,七仙女又从星空飘下来,脱下衣服走进橿树下的水池里洗澡。

等到女孩洗完澡穿上衣服,老橿树暗暗地推了董永一把,董永走上前抓住女孩的手,激动地说:“不要走了,嫁给我吧。”

女孩儿见董永忠诚可靠,相貌英武,欣然留了下来。

后来,这事儿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他恼羞成怒,派天神把怀有身孕的七仙女捉回天庭,让雷神施展法术,将教唆董永的老橿树劈为两半。

再后来,七仙女产下一子,天神把孩子送到天垌。董永给孩子取名董卓。

因为董卓有神仙血统,天资聪颖,后来在朝廷当官,办了许多坏事。

天垌村后来缺水,许多董姓人家,都搬到山外边去了,但是,这棵古老的橿树和七仙女的洗澡池,却永远留在了天垌村。

爱情的传说浪漫而又忧伤,几乎每一个地方的老百姓讲起这些都会眉飞色舞,滔滔不绝,而且信誓旦旦。且不管这些优美的传说故事是真是假,但却是众多人们对真、善、美事物向往追求的一种表达方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葛国桢,河南鄢陵人。许昌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冷暖人生》、《燕子飞来》等个人文集,主编出版5卷本的《天下庾氏文化之根》丛书。

欢 迎 投 稿

邮箱 yujimedia@163.com

豫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salome1203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