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发生于盘古大陆分裂前,经历时间短于一万年,也造成三叠纪和侏罗纪恐龙的明显差异。在德国图宾根发现一个化石地点,可以观察到明显的三叠纪-侏罗纪界线[2]。统计显示,这个时期的物种多样性衰退,跟物种形成的减少较有关联,而非物种灭亡的增加[3]。
目前已有数个关于这次灭绝事件原因的理论:
在三叠纪晚期,曾发生缓慢的气候改变,或是海平面变动。但这无法解释海生生物的迅速灭亡。
撞击事件,但目前还没发现年代位于三叠纪/侏罗纪交界的陨石坑。年代最近的加拿大曼尼古根陨石坑,形成时间早了1200万年。位于法国的罗什舒阿尔陨石坑,地质年代大约是2亿100万年前(误差值200万年)[4],但这个侵蚀过的陨石坑,直径约25公里,原始直径可能约50公里,以规模来说太小[5]。
大规模火山爆发,最有可能的是中大西洋岩浆省(Central Atlantic Magmatic Province 中大西洋大型火成岩区域)爆发形成的洪流玄武岩。火山爆发释放的气体,会造成全球暖化(二氧化碳)或气候寒冷(二氧化硫)。
早期理论认为,根据三叠纪晚期与侏罗纪早期的土壤、化石中的同位素,显示当时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没有明显变化。但近年有科学家提出新的证据,当时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曾有增加过。这可能因为火山爆发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以及天然气水合物的气化。天然气水合物的气化也被认为是地质年代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灭绝事件,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的主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