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是酒不是菜,(https://xueqiu.com/8195964430/339318955)

从我辞职买入泡泡玛特已经快两年了,泡泡从当年一个"普通的盲盒"已经成长为全球疯抢的原创IP聚宝盆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它独特的商业模式和投资价值。随着市值越来越大,现在俨然站在了聚光灯下,路过的人都不自觉地看一眼,评论两句。但时至今日,仍有很多对泡泡玛特的误解和质疑。我想分享一下我的理解,仅作为一种参考。

(23年买入的心路历程和投资逻辑详见主页置顶:关于辞职买入泡泡玛特的二三事)

误区1: 泡泡玛特是资本的骗局驳斥这个观点很容易陷入自证陷阱,坚定持有这个观点的人很可能不是从公司研究的角度出发。但我想给出两个思路供参考:

1. 可以简单了解一下王宁早期痛苦而无奈的融资经历,就会发现资本有多么不待见泡泡。即使当年红杉的王岑在节目上一语中的,不仅指出了泡泡玛特的核心优势,给未来指了条明路,还当场要投1个亿,但最终只停在了节目。

2. 资本对潮玩这个品类有着天生的怀疑和抗拒,他们更喜欢消费频率高、单价高、复购高的消耗品。有条件地可以问下身边公募私募的朋友,到现在还有极大偏见甚至破口大骂的,他们自己都看不起,还怎么做局骗你?

误区2:泡泡玛特像21年的金龙鱼,甚至郁金香、猴票等等。21年的金龙鱼是风口上的猪,市场以大为美,不在意增速,不在意利润,只要安上一个“XX茅”的名号就能被吹上天,但本质还是“猪”。

现在的泡泡玛特是风口,利润、增速、市场拓展都极其亮眼,从产品拓展期迅速快进到利润收获期,甚至已经出圈到全球追捧的程度。只要沾上泡泡就能吹起来,在我当时论证这个观点时,风口上的猪还没起飞,现在也都涨的很多了。

最后,建议多和90后,00后甚至05后聊聊天,去了解一下labubu有多火。今年5月就有咨询机构做过市场调查,65%的泡泡玛特购买者都是自己喜欢买来玩。无论是郁金香还是猴票,都是因为哄抬价格炒作,购买的人和使用的人的严重失衡而最终价格崩盘,而泡泡的火爆并不是因为黄牛的炒作,黄牛只是IP火爆后的副作用。

误区三:好几个原始股东都卖出,股东套现历史大顶。这个误区隐藏了两个潜台词,一是“卖出代表不看好”,二是“凭什么你比原始股东还了解公司?”

首先,卖出等同于不看好,卖空才是真的不看好。

其次,一级和二级的投资逻辑和交易逻辑有显著的区别,健全的退出机制本身就是资本市场良性循环重要的一环。不同阶段进入的风投公司有自己预期内的退出要求和时间选择,有在上市前卖的,有在上市后第一时间卖的,都不影响市场对公司本身价值的判断。

最后,公司内在价值不会因为某个人和某部分人的交易行为而改变。谁买谁卖并不重要,即使是巴菲特卖了比亚迪不影响它创新高,卖了苹果也不影响它创新高。泡泡玛特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形态都是颠覆性创新,即使比它差好多的公司在股东减持后也有不少不断新高的。交易最好尽量避免刻舟求剑,没有固定公式,也不会一锤定音。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泡泡玛特(09992)$ $影石创新(SH688775)$ $小米集团-W(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