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治例》明朝版-序

書《玉機微義》後昔陸宣公罷相,嘗集方書以仁乎人,想見其施於當國秉政之日,而被其澤者,又何可勝既也耶。此醫道所以取重於今昔大人君子者,詎非以其理與造化者參,而有斡旋橐籥之功也。《玉機微義》一書,輯於會稽徐彥純,成於吳陵劉宗厚,考據議論,精密詳備,實醫道之菽粟布帛不可無者,二君子用心亦勞矣。此書稿雖存,未行於世,故知之者鮮。姑蘇都憲陳公奉…

《雜病治例》明朝版-蘭室集·醫家十要

蘭室集·醫家十要一、每日勤讀醫書,手不釋卷,倘有良友,常宜請益。蓋學海無盡,此乃務本之計。 一、早起晏眠,不可片時離店中。凡有抱病者至,必親自診視,用心發藥,莫仍前,只靠郎中,惟務安閒。蓋一日之計在於寅,一生之計在於勤。 一、照彼中鄉原立價,一則有益於己,二則同道不怪。仍可饒藥,不可減價。諺云:不怕你賣,只怕你壞。 一、行醫及開首發藥…

《雜病治例》明朝版-蘭室誓戒

蘭室誓戒一、醫事本吾儒之餘事,可以濟物,患難中可以防身。古人云,養道而已。切不可恃意妄為穿鑿,與人為治,誤人生命,不惟禍及自身,殃墮九祖爾。但以活人之心為心,本於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一則生意自有,二則禍患自無也。 一、吾宗累世簪纓名門右族,吾父橘泉翁始從丹溪朱彥修學此術,患難中實得濟。余又得從鄉先生馮庭干、許宗魯、丘克容數君子印正,方始…

《雜病治例》明朝版-風

戒行吟藥術全據利澤心,活人陰隲在居仁。若無道誼精誠者,必有神明暗伺人。濟物共登同壽域,修真半養自家身。杏林橘井俱陳跡,尚賴余芳種德新。調鼎吟茫茫宇宙一乾坤,調鼎工夫輩輩傳。指鹿心機徒造偽,問牛氣像實調元。貪人敗俗淳風變,良相匡時化日全。四海雍熙民物阜,春風花柳保年年。 上二詩,一以見醫術行道之用心,戒慎如此;一以見大道之本,調元之意如…

《雜病治例》明朝版-火

火凡氣有餘便是火,不足者便是氣。陰虛火動難治。 發汗 火鬱在何經絡,當發散。 降散 輕則可降,小便降火急速,益元散、八正散之類。 升發 重則從其氣而升之,升陽瀉火湯例。 瀉 實者下之,解毒、涼膈、調胃皆可用。 緩 火急甚,必緩之。生甘草兼緩兼瀉。看虛實,分正、從法。 正治 人壯氣實,火盛顛狂者,可用正治。或硝水冰飲之,涼膈、解毒之類…

《雜病治例》明朝版-濕

暑熱傷氣。火極陰虛。注暑,暑風,熱極也。暍是陽症,暑是陰證。脈沉弱者,切不可用寒涼。 補 陰虛元氣不足者,清暑益氣湯。陽虛,補中益氣湯。挾痰加半夏,或生脈散。 宣 挾火兼痰實者,可用吐法。暑風多痰。 清熱 天水、白虎皆可用。熱悶,辰砂、五苓。脈弦實,黃連、香薷。有痰。消暑丸。 清神 香薷、天水、東垣清暑益氣湯加石膏。 清燥 濕熱相合…

《雜病治例》明朝版-寒

燥有痰實、血少、風邪、火熱、消渴,皆為燥。 降火 白虎、益元、清神、疏風、麻仁丸。 益血滋陰 血少陰虛者,四物加炒柏、桃仁之類。 清金 肺熱身燥,宜清金降火。 潤腸 手陽明燥實,宜與麻仁丸脾約。 下 痰實,宜滾痰丸、利膈丸或三乙承氣、柴胡飲子。 汗 風熱之邪,脈盛氣實,防風通聖散。 補 老人便燥澀,黃耆、陳皮,麻仁湯。 各經主治藥 肝…

《雜病治例》明朝版-發熱

發熱有寒熱、潮熱、煩熱、往來熱、皆與傷寒中兼看。如勞役熱、溫疫熱、痰熱,傷食、腳氣發熱,皆不得與傷寒初治,誤則殺人。生斑、屍疰、勞瘵、鬼疰,皆為寒熱發熱。蓋病本不同,其標多相似,故舉諸例於下。 瀉火 氣實脈盛,身熱煩擾,宜三乙承氣湯、涼膈等藥下之。熱在中,四順、清涼飲。在下,八正之類。 涼血 夜熱多,或有汗,或鼻衄,身熱而便難,四物去…

《雜病治例》明朝版-腹痛

腹痛有實、有虛、寒、氣滯、死血、積、熱、風、濕痰、清痰、驚痰。脈滑者痰,弦者食痹、瘡、痧、疝。 發汗 大抵風寒與濕痰在表之裡作痛,宜汗之。 溫 寒入中脘痛,理中。少腹小腹,四逆,厥陰,當歸四逆湯、吳茱。 熨 寒在內急痛,宜灰包熨之。 逐熱 有濕熱作痢者,宜導氣湯下之。濕熱怫鬱,痛隨利減。 針 大抵實痛宜刺瀉之,太衝、三陰交、太白、太淵…

《雜病治例》明朝版-頭痛

頭痛有風、風熱,多主於痰、濕、寒、破傷風、下實內閉之作痛。痛甚者火多。血虛難治。 發散 風邪與寒、破傷風、如聖散蔥酒調服。 宣 痰留膈上,氣實成郁壅盛者,宜吐之。 消風 川芎茶調散。風熱防風通聖散。風寒仲景加味麻黃湯。 清熱 清空膏,片子黃芩一味,為末調服。寶鑑石膏散。 散濕 三因芎術湯。 補氣 有因虛寶鑑順氣和中湯。陰虛用天雄、川芎…

《雜病治例》明朝版-腰痛

腰痛氣虛、血虛、腎虛、風、濕、熱、瘀血、寒、氣滯。 疏風 小續命湯加桃仁。 治寒 濟生朮附湯。 行濕 濕熱用蒼朮、杜仲、炒黃柏、川芎之類。風濕東垣獨活湯。痰者用南星。 理氣 小七香丸,或簡易枳殼湯。 行血 黑神散,空心酒調服。脈澀者瘀血,用補血調氣藥中加桃仁、紅花。 散錯雜之邪 風寒暑濕氣,五積散主之。 補 氣血虛,補中益氣中加地黃、…

《雜病治例》明朝版-心痛

脅痛肝火盛,木氣實,有死血,有痰流注,肝急。 行血 輕者用桃仁紅花、川芎。肝苦急,急食辛以散之,用撫芎、蒼朮。 下 龍會丸瀉火之要藥。木氣實者承氣。初痛脈氣實者十棗湯。 和解 小柴胡加牡蠣。 導痰 二陳加南星、川芎、蒼朮、柴胡。 行氣 咳而脅痛,二陳、南星、多加香附、青皮、青黛、薑汁。木氣實,或血氣兩調之。 捷嚏 用不臥散吹之。 針 …

《雜病治例》明朝版-牙疼

牙疼或出血屬熱,胃口有熱。有風寒、濕熱蟲蛀。 疏風 川芎、石膏、升麻、細辛、草烏、白芷、防風、羌活擦之,或單用鶴蝨。一方用升麻、石膏、細辛、藁本、檀香、麝香、皂角。 行濕 細辛、芫花、蒼耳葉、大戟、小麥、川椒煎水漱之。 清熱 石膏、升麻、地骨皮、羊脛骨灰。 解鐵雜之邪 東垣當歸龍膽散。治寒熱,用元戎梧桐淚散。 下 神功丸、涼膈散、調胃…

《雜病治例》明朝版-眼目

眼目疼者肝氣實,風熱,痰熱、血瘀熱,血實,氣壅。 諸邪 風熱:羌活、甘菊、川芎、蔓荊子、荊芥穗。火:酒炒芩、連、大黃、當歸、生地、防風、薄荷。濕熱:神芎丸。風:川芎茶調散。 涼血 實者,犀角地黃湯加芩、連、荊穗、石膏、柴胡。虛者,四物加黃連、生地黃、草荊穗、枳實。 清氣 實者,涼膈。虛者,清心蓮子飲,局方定志丸:茯菟 人參(各三兩) …

《雜病治例》明朝版-瀉痢

瀉痢氣虛兼寒熱,食積、風邪、驚邪、熱濕,陽氣下陷,痰積。當分治,瀉輕痢重。 升散 胃風湯、防風芍藥湯、神朮散、蒼朮防風湯、敗毒散皆可汗之。 攻裡 濕熱用導水丸,兼郁承氣湯、和中丸。積滯用聖餅子、脾積丸。冷積局方蘇感丸。下後用藥調理。痢初得者,必用下,通因通用。濕熱甚者,宣明玄青膏。 和氣 後重窘迫用木香檳榔。白屬氣,赤白者氣血受病,赤…

《雜病治例》明朝版-咳嗽

咳嗽風、寒、火、勞、痰、肺脹、濕、五臟咳,看痰例分六氣治為要。 發散 風:消風散、金沸草散。寒:麻黃湯、乾薑五味子湯。 下 濕:十棗湯、小胃丹、葶藶木香散。水:葶藶丸。胃實痰鬱者,下後調理。 宣 痰在膈上,或停郁胃中。重者,瓜蒂散。輕者,蘿蔔子末吐之。 瀉火 實者,解毒湯。輕者,知母、地骨、桑白皮、麥門冬、桔梗、甘草,礞石滾痰丸。上半…

《雜病治例》明朝版-吐衄血

吐衄血身熱,多是血虛。血溫身熱者,死不治。火載血上,錯經妄行。 瀉火 嘔吐血出於胃,犀角地黃,保命生地黃散,柴胡、黃連、黃芩、黃耆、地骨、生熟地黃、白芍。 調榮 衄涕血出於肺:犀角、升麻、丹參、紫參、生地、芍藥、黃芩。咯唾血出於腎:紫菀、知母、熟地、遠志、門冬。痰涎血出於脾:葛、耆、黃連、芍、沉香、甘草。虛者,小建中加黃連,或前保命生…

《雜病治例》明朝版-下血

溺血屬熱、氣虛、血虛。 涼榮 四物加生地、牛膝,或四物加黃連、棕灰,六味地黃丸切要。 補氣 莖痛用甘草梢,血藥中少佐以地榆、陳皮、白芷、棕灰。 劫 瑞竹堂方蒲黃散: 蒲黃(炒) 古石灰(炒) 破故紙(炒) 為末調服。或單用蒲黃,或蔥白湯調鬱金末服之,文蛤灰入煎劑妙。下血腸風多在胃與大腸病。 清熱補血 四物加炒梔子、炒黃連、秦艽、升麻、…

《雜病治例》明朝版-淋

諸氣怒則氣上,驚則氣亂,恐則氣下,勞則氣耗,悲則氣消,喜則氣緩,思則氣結。 升散 寒氣鬱於中作痛,七氣湯、鹽煎散、參蘇飲、東垣升陽順氣湯。 降抑 逆者抑之,木香流氣飲、降氣湯。有熱者,須加涼劑抑之,所謂從陰引陽也。 下 木香檳榔丸、導氣丸、小承氣湯。 針 針以導氣。 調理 沉香降氣湯、分心氣飲、紫沉通氣湯。 補 炅則氣泄,宜清暑益氣湯…

《雜病治例》明朝版-喉痹

小水不禁補 內虛寒自汗,御藥祕元丹、三因家韭子丸。內虛濕熱者,六味丸。寒者,八味丸加杜仲、骨脂、五味。 灸 陰陵泉、陽陵泉。閟(詳淋)不通者,用以上法,或用坐藥,見傷寒例。男子急甚者,令人吹吮之。婦人仍用坐藥。喉痹痰熱,濕熱。 宣 以桐油吐,或以射干、逆流水吐。一方,槐花,獨活,醋煎吐涎。 三因雄黃丸: 雄黃(一兩) 巴豆(去油,十四…

《雜病治例》明朝版-諸瘡

諸瘡初起者,疔疽發背,便蒸之。或毒下陷,亦可用方別內托。 發汗 在背羌活為主,在面白芷,在肩脅柴胡,在胸腹白芷、升麻。東垣最妙,脈數滑浮大者,宜東垣消毒散。沉細者,十補散。滑數瘡在下,宜當歸拈痛湯。 蒸 蒜片或白芷、木鱉為末,蜜和作餅用。多年冷瘡,用附子片。 下 脈實,瘡腫焮,便閉,宜內疏黃連湯。汗多脈大,譫語,破棺丹。 從治 有因食…

《雜病治例》明朝版-痔瘡

漏瘡補 用人參、黃耆、白朮、川芎、當歸為主,以生氣血。有濕熱者,先下後用。 熏蒸 用附末,唾和如餅,若半指厚,上用艾蒸之,五七次,肉平為度,或只有茝末亦可。疥濕熱,濕毒。 外治 脂調散: 苦參 荊芥 雄黃 硫黃 礬末(各半兩) 蛇床(二兩) 草烏(尖,一兩)為末,敷之。 汗 通聖散加羌活、獨活、白芷,兼服苦參丸。 下 顯仁丸必用之。 …

《雜病治例》明朝版-疝

臁瘡熏 初起者,即愈,用熟艾,於小罐內燒煙燻之。 敷 大扎草灰貼。蠟膏紙,入油些少,乳香些少更妙,或只用文蛤末。 一方:黃連(五) 蛤粉(四) 輕粉(一) 黃丹(一) 枯礬(半) 下 顯仁丸。下注瘡只用當歸拈痛湯效,或作丸服。疝因寒、氣、濕熱、痰積流下,㿗,不痛者是也。 溫 酒煮當歸丸、奪命丹、十補丸。按之痛定者屬虛。桂(炒、) 梔子…

《雜病治例》明朝版-腳氣

腳氣濕熱,食積,流注,風濕,寒濕。 勝濕 仙術、白朮、防己、川芎為主,或六物附子湯。濕熱,當歸拈痛湯。 下 顯仁丸。兼氣鬱甚者,舟車丸、除濕丹。有飲者,東垣開始導飲丸。 劫 如神救苦散、一粒金丹、應疼丸(方在後。)赤芍(半兩) 草烏(半兩) 各煨,去皮尖,酒糊為丸。 解表 麻黃左經湯等藥,隨證選用。有兼痰氣、寒濕,五積散。 雙解 大黃…

《雜病治例》明朝版-內傷

轉筋屬血熱,濕熱。 涼血 四物加黃芩、紅花、南星。 溫 筋寒者溫之。痿濕熱,痰,無血而虛,氣弱,瘀血。 燥濕 東垣健步丸。 導痰 二陳加仙術、白朮、竹瀝、炒黃柏之類。 補血 四物加炒柏、仙術,下補陰丸。或四斤丸、八味丸,或四物中加桃仁、紅花。 補氣 益氣湯加仙術、炒柏。 下 顯仁丸。甚者,丹車丸,行後便收拾調理。 灸 三里、肺俞。 針…

《雜病治例》明朝版-喘

痰飲痰之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亦有脾虛而痰飲作者。有五飲。 宣 寸脈實當吐。痰在上,瀉亦不去,吐中有發散之意。桔梗、參蘆、瓜蒂、藜蘆、牙茶選用。 消導 食積:瑞竹堂化痰丸、錢氏白餅子。痰在四肢,非竹瀝不開。在脅下,非白芥子不能達。熱痰:青黛、黃連、滾痰丸,二陳加芩連。濕痰:小胃丹、神佑丸,輕者二陳湯。寒痰:薑桂丸、溫中丸、五套丸…

《雜病治例》明朝版-噁心

哮專主於痰,必用薄滋味。 宣 宜春初吐之。 導痰順氣 清肺養正之藥。霍亂內有所積,外有所感。 宣 就微吐之,以提其氣,或用樟木湯吐亦可。 解散 乾霍亂不用涼劑,二陳加川芎、仙術、防風、白芷。 分利嘔吐有熱,有痰、寒、停食。 清熱 胃口有熱,膈上有痰,二陳加薑、黃連。 滋陰 還少丹、腎氣丸。 溫 理中丸、不二丸。 導滯 有積滯毒氣上攻而…

《雜病治例》明朝版-疸

膈噎即翻胃。血虛、氣虛、熱、痰兼病血積、癖積。 補氣 四君子加蘆根、童便,或參苓白朮散,或韭汁、牛羊乳,或入駁驢尿。 補血 四物加童便。血病不可服香燥之藥,服之必死。 消積 有用阿魏、香附、砂仁、仙術、陳皮、山豆、枳實、木香、歸鬚、桃仁、黃連之類。 溫胃 以馬雹兒燒灰存性,每服一錢,用棗肉、平胃散二錢和入酒調下。丁沉透膈湯,小七香丸…

《雜病治例》明朝版-水腫

消渴上消則多飲水而少食。渴而飲食多,便赤,為中消。下消則膏淋,面色黑而瘦。 養肺降火 人參白虎湯、東垣蘭香飲子、麥門冬飲子。 滋陰 八味丸、丹溪補陰丸。 清鎮 硃砂黃連丸、三因珍珠丸。 生津補氣血 東垣生津甘露飲子。 下 謂胃承氣湯。 潤燥 黃連末、天花粉末、生地汁、生藕葉和入牛乳,佐以薑汁、蜜,或單用浮萍汁。水腫五臟水,為證不同。皮…

《雜病治例》明朝版-自汗

鼓脹消導 氣脹,清熱行氣,中滿分消丸。寒脹,中滿分消湯。 補中行濕 此脾虛之甚,大劑參、朮、陳皮、茯苓、仙術。 行血 有血積。 潔淨府 小便澀者,宜竟滲利之。 下 脈實人壯盛者,下之便用收拾。 行氣 厚朴治脹,因味辛散。一法,用大蝦蟆一個,入豬肚內煮熟,去蟆不用,病人一日吃盡,遂愈,神妙。 滋陰 無陰則不能化,故脹,故藥加芩、連類。 …

《雜病治例》明朝版-頭眩

盜汗血虛、陰虛。小兒不須治。 涼血補血 生地、當歸、黃耆、黃連、黃柏、黃芩、甘草、麻黃根、浮麥。 實脾斂肌 白朮四兩,用黃耆、牡蠣、麩,各分一兩,炒過,只用術,為末,每服三二錢。 補 文蛤末,為丸,湯下二十粒。 劫 何首烏為末,唾調,安臍內。吃逆痰、氣虛、陰火。 補 虛者,參朮中下大補丸。輕者乍得,用思以勝之。 溫 胃寒,理中湯。 下…

《雜病治例》明朝版-癖塊

痛風風熱、風濕、血虛、有痰。 發散 仙術、南星、川芎、白芷、當歸(酒炒、)黃芩、防己、桂、甘草。在上,加羌活、威靈仙;在下,加牛膝、木通、炒柏。寒:小續命湯;風:天麻防風散。 調理 皮骨散: 虎骨(酥炙二兩) 花蛇(酒浸取肉) 天麻 防風 川牛膝 殭蠶(炒) 歸(酒浸) 乳香(另研) 桂心(各二兩) 炙草 全蠍(半兩) 麝香(一錢) …

《雜病治例》明朝版-濁

痞食積與濕 散郁開痰 橘半、枳朮丸、三稜丸。 宣 見心痛蘿蔔法。 導滯 輕者,枳、丸、茱連丸、陷胸湯。又煮蝦蟆,食法見前鼓脹例下。噯氣胃中有火、痰、氣鬱、滯,隨證治之。吞酸有熱者,必順其性而折之,用吳茱、黃連。濕勝者,七香丸。嘈雜多是痰、食鬱。有熱,姜炒黃連不可無。夢遺脫精,專主濕熱、虛。 固真 縛虎飲子,見腰痛補例。 補 氣血虛,與…

《雜病治例》明朝版-怔忡

癇大率行痰為主。 清熱養氣血 寧神丹: 天麻 人參 陳皮 白朮 歸身 茯神 荊穗 殭蠶 獨活 遠志 犀角 麥門冬 棗仁 辰砂(各五錢) 守田 南星 石膏(各一兩) 甘草 白附子 川芎 鬱金 牛黃(各三錢) 珍珠(三錢) 生地 黃連(各半兩) 金箔(三十片) 共為末,酒糊為丸。 灸 百會、鳩尾、上脘、神門。健忘精神短少者多,亦有痰者,隨…

《雜病治例》明朝版-厥

驚悸屬血虛、痰、熱,隨證治之。耳聾疏風 疼者,用五倍末、全蠍末,綿裹塞之。茶調散、人乳和蓖麻子肉、棗作膏,塞耳中。 清熱開痰 清神散合二陳。 宣 蘿蔔子半兩,炒,為末,調白湯,作三二次空心服而吐之。 解鬱 有因七情致者,隨氣治之。痹風、寒、濕。 發散 風寒濕三氣,合為行痹,上下左右無定,宣明防風湯。 溫經 寒勝為痛痹,四肢疼而浮腫,宣…

《雜病治例》明朝版-癩

癭常服芩連枳朮丸,仍含後丸,用昆布、海藻、帶各二錢,大力四錢,炒,為末,如後用,效。 耎散 瓦松、海藻、昆布、海帶、豬羊靨子,和為丸,如彈子大,每丸含化之。 導痰氣 三稜丸。癩此是感天地殺厲之氣。聲啞者,難治。 下蟲 病在下,通天再造散。取蟲及穢物方: 鬱金(一錢) 大黃(一兩) 白牽牛(六錢,半生半熟) 皂角刺(一兩,陳者) 共為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