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墓,是一座2400多年前的诸侯国君的墓葬,供出土了礼器、乐器、漆木用器、金玉器、兵器、车马器和竹简15000余件。其中最有名气,也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属礼乐器中的编钟、编磬。然而在走进博物馆内,走进曾侯乙展厅的时候,你会发现在这24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文明是如此繁荣和辉煌,当时人们精神生活是如此奢华与富足。
除了铜尊盘,紧挨着它的曾侯乙铜鉴缶也是令我叹为观止,更教我惊诧的是这铜鉴缶的作用。该国宝级文物当时出土的时候共有两件,现分别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此文物结构复杂,造型奇特,工艺精湛,与铜尊盘一样刻有了许多蟠螭、蟠龙作为纹饰。通高61.5、边长62厘米,重170公斤。被誉为我国最早的“冰箱”,也是最早的“烤箱”。
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只觉得它与尊盘一样,工艺精湛复杂,没多想也能猜出是酒器一类的青铜器。但看了墙上介绍说明之后,不禁哑语。在没有任何现代科技可言的2400多年前,古人就已经发明了“冰箱”、”烤箱“。铜鉴缶的出现不仅展现着那时候的青铜器技艺,更是炫耀了当时人们的智慧。
它由内外两件器物构成;外部为鉴,鉴内置一尊缶。鉴和尊缶均饰以变形蟠螭纹、勾连纹和蕉叶纹等,并均有“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鉴的圈座附有四兽形足,缶盖呈方形隆起,四角附坚环钮,直口,方唇,溜肩,鼓腹下折内收,圈足缶身腹部四边各有一坚环耳。
鉴与尊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夏天可以放入冰块,冬天则贮存温水,尊缶内盛酒,这样就可以喝到“冬暖夏凉”的酒。顿时想起儿时家里还没有冰箱的时候,夏天想吃凉西瓜,就会把整个西瓜或者切好的西瓜装入盘内,然后放入水缸中。等了一个下午,到傍晚再拿出来吃的时候,那真是一个透心凉。
因此像这样的用以冰(温)酒的器具十分罕见,也很特殊。关于这一点,曾侯乙令世人愈发好奇。而在他墓中所出土的酒器不单单只是尊盘和鉴缶。但仔细看一圈下来,不禁发现他墓中的这些青铜器的纹样和造型艺术继承了中原传统的纹样母题,各类蟠龙、蟠螭和几何纹仍是器物装饰的主流。与前期青铜装饰艺术比较,它突出的特点在于追求纹饰的繁复细密和动物造型的奇特夸张。
除了尊盘所用的蟠螭、蟠龙多达164条以外,鉴缶使用到的蟠螭也极为繁复纠结,极致华美。为此,不禁想起另一件文物来,其造型像鹿又像鹤,叫做铜鹿角立鹤,属国宝级文物。中国古代通常是把鹤、鹿看作神鸟、瑞兽,是沟通人、鬼、神的灵媒。而这铜鹿角立鹤出土时放置的位置就在主棺东边,可能意在引领主人灵魂升天或祈求神灵保佑。吻部右侧有“曾侯乙作持终用”七字铭文。
因此,对于古人工匠精神和技术的高超,真的是令今人望尘莫及。在没有任何现代科技工业的借助下就完成了如此精美的青铜器,令人心生佩服又不禁困惑。 而这也是我个人喜欢逛博物馆的原因,因为历史从不会大声喧哗,历史只会说悄悄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