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猫37
自 Touch Bar 首次引入苹果 MacBook Pro 系列以来,这款创新的交互组件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高端型号的重要标志。以下是对所有搭载 Touch Bar 的 MacBook Pro 机型进行全面梳理后整理出的列表,涵盖从 2016 年到 2019 年发布的各款产品。2016 年是 Touch Bar 被正式引入 Mac 笔记本电脑的一年,它取代了传统的功能键区域,为用户提供更加直观、动态的操作体验。该年度推出的 MacBook Pro 包括多个不同规格的版本:首先是 13 英寸双雷电接口的型号,其机型标识符为 MacBookPro11,4。这是首批配备 Touch Bar 的设备之一,同时还首次采用了蝶式键盘结构,以及整合了 Touch ID 模块、四个扬声器和面积更大的触控板。这一代产品的另一个显著变化是取消了 MagSafe 磁吸电源接口,仅保留 Thunderbolt 3(USB-C)端口与耳机插孔。紧接着是另一款 13 英寸四雷电接口的版本,机型编号为 MacBookPro13,1。该机型在外观设计上与前一款基本一致,但在扩展性和性能配置上更进一步,配备了更多的 Thunderbolt 3 接口,更适合需要高连接能力的用户。此外,2016 年还推出了 15 英寸的大屏型号,标识符为 MacBookPro13,2。该机型同样具备 Touch Bar 和 Touch ID 功能,并搭载更强的硬件配置,适合内容创作者和专业用户使用。进入 2017 年,苹果继续沿用 Touch Bar 设计,并对部分型号进行了性能优化。其中,13 英寸四雷电版本机型编号仍为 MacBookPro13,1,虽然外观和接口布局保持不变,但内部进行了散热系统的改进,以提升设备在高负载下的稳定性与舒适性。同样地,15 英寸型号也延续了上一代的设计风格,标识符仍为 MacBookPro13,2,在处理器性能方面有所提升,同时继续采用蝶式键盘。2018 年,MacBook Pro 系列在硬件配置上有了较大升级。13 英寸版本依旧使用编号 MacBookPro13,1,这次换装了英特尔第八代处理器,带来更出色的多线程性能表现。尽管在输入体验方面仍未摆脱蝶式键盘的设计,但对于大多数日常办公和轻度创作任务来说,依然能够满足需求。同一年发布的 15 英寸型号标识符仍为 MacBookPro13,2,除了搭载同样的第八代处理器之外,还提供了更高规格的内存与显卡选项,更适合图形密集型工作。到了 2019 年,苹果将英特尔第九代处理器带入了 MacBook Pro 系列。13 英寸四雷电接口版本继续保持相同的机型标识 MacBookPro13,1,得益于新一代 CPU 的加持,单核与多核性能均有明显提升。而 15 英寸版本则进一步强化了计算能力,成为当时 macOS 平台上最强劲的笔记本产品之一,标识符仍为 MacBookPro13,2。尽管这一时期的蝶式键盘在可靠性方面仍受到一些用户的质疑,但它仍是苹果统一设计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整体来看,从 2016 年至 2019 年间,苹果在 Touch Bar 技术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软硬件协同优化,逐步提升了设备的整体性能、散热效率以及连接能力。这些搭载 Touch Bar 的 MacBook Pro 型号不仅代表了苹果在笔记本电脑交互方式上的大胆尝试,也成为了一段时间内苹果移动工作站产品的核心代表。即便后续苹果转向 M 系列芯片平台并最终移除了 Touch Bar,这一系列产品仍在用户群体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在创意工作者和开发者社区中保有较高的评价。综上所述,Touch Bar 版本的 MacBook Pro 是苹果在笔记本产品线上一次重要探索。虽然最终因市场反馈和技术演进原因被逐步淘汰,但它所承载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创新至今仍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
评论
取消
评论